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賕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ㄅㄟ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qi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ú
解釋:
[名]
賄賂。用來買通別人的財物。《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優孟傳》:「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賕枉法。」
[動]
行賄或受賄。《明史.卷二○二.胡松傳》:「伊王欲拓其洛陽府第,計直十萬金,以十二賕嚴嵩,期必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行賄或受賄。《說文解字.貝部》:「賕,以財物枉法相謝也。」清.段玉裁.注:「法當有罪而以財求免曰賕,受之者亦曰賕。」《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列傳.中宗八女》:「與安樂、宜城二主、后媦郕國崇國夫人爭任事,賕謁紛紜。」《明史.卷二○二.胡松列傳》:「伊王欲拓其洛陽府第,計直十萬金,以十二賕嚴嵩,期必得。」

2. 行賄之財物。《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優孟》:「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賕枉法。」《明史.卷一七三.石亨列傳》:「因劾亨招權納賕,肆行無忌。」

注音: ㄑㄧ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