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起事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qǐ sh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ǐ shì
解釋:
  1. 發動戰事。
    【例】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等人「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共同起事抗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起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ǐ shì
解釋:
1.舉兵發事。《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起事者汝也,成敗惟汝。」《三國演義》第九四回:「卻對孟達說軍器糧草俱未完備,不敢約期起事。」
2.任事、辦事。《管子.形勢解》:「解惰簡慢,以之事主則不忠,以之事父母則不孝,以之起事則不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起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í-s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生事、惹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起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起事
相似詞 發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