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觸即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一觸即發 | 劍拔弩張 | 辨似例句 |
○ | ㄨ | 這場貿易戰,大有∼之勢。 |
ㄨ | ○ | 雙方就這樣∼地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讓步。 |
典源:
※明.李開先(1)〈原性堂記〉(據《李中麓閑居集.卷一一》引)近城園有一堂,已名之曰「面山」矣。客有過而謂予,何不改稱「原性」。乃愴然(2)有感於前事(3),而欣然即易(4)其舊名。予方有意,觸而即發,不知客何所見,適投其機乎?
〔注解〕 (1) 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自稱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東章丘人。他前後做官十幾年,罷官還鄉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 (2) 愴然:悲傷哀痛的樣子。 (3) 前事:指與張龍湖二十餘年前談話的事。張氏是個理學家,為文多談原命與原性,他與李開先執手獨處時,談到「命」與「性」,前人所論均不夠深入,其時能論者,非張氏即李氏也,並勉李氏多多用心,李氏乃銘記在心。 (4) 易:改變。
〔注解〕 (1) 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自稱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東章丘人。他前後做官十幾年,罷官還鄉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 (2) 愴然:悲傷哀痛的樣子。 (3) 前事:指與張龍湖二十餘年前談話的事。張氏是個理學家,為文多談原命與原性,他與李開先執手獨處時,談到「命」與「性」,前人所論均不夠深入,其時能論者,非張氏即李氏也,並勉李氏多多用心,李氏乃銘記在心。 (4) 易:改變。
書證:
無書證
資料來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