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xióng huáng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雄黃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xióng huáng |
|
解釋:
礦物名,成分為硫化砷。質軟,性脆,通常為粒狀、緻密狀塊,或粉末狀,條痕呈淺桔紅色。主要產於低溫熱液礦床中,常與雌黃、輝銻礦、辰砂共生;產於溫泉沉積物和硫質火山噴氣孔內沉積物,則常與雌黃共生。也稱為「雞冠石」。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雄黃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
簡介: 主要由砷和硫所構成,因顏色與條痕都呈橙紅色,又稱雞冠石。 雄黃若長期暴露光線下,會產生光化學反應,並崩解成褐黃色的雌黃粉未,因此。為永久典藏,應避免受到光線直接照射。 在中國古代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為了避邪去毒,常在酒中加入一些雄黃服用,是為雄黃酒。但因成份中含有砷,具毒性,現代已甚少使用。提取砷及製造各種砷化物為其主要用途。 |
||
|
知識 1: 導熱性 |
||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
| 國內產地: | 台東樟原及台北瑞芳之金礦床中 | |
| 國外產地: | 美國California的Boron | |
| 礦物分類: | 硫化物及硫鹽 |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雄黃 | ||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雄黃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雄黃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hiông-hông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雄黃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