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革壓力 - 教育百科
變 | |
革 | |
壓 | |
力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essure for Change |
作者: | 黃昆輝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變革壓力係指推動教育組織革新的動力來源;可從兩方面來分析:(1)外部環境的動力;(2)內部環境的動力。也就是由於內外在環境的不斷變化,教育組織必須採取連續的革新措施,以求組織安定和組織發展兩者之間,維持不斷的動態平衡。 1.外部環境的動力 (1)政府教育政策的介入: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制定的教育政策,不僅規定了教育行政人員為遵行政策所應表現的行政行為,而且也規定了教育有關人員應享有或得享有的權利與義務。因此,上級的教育政策如果具有革新性質,則下屬的教育機構勢必受影響而採取革新的因應措施。 (2)政府法令的頒布和修訂:依法行政係民主文明國家的本質,而新的法令的頒布以及舊的法令的修訂,常指導或迫使教育組織採取革新的因應措施,例如民國八十一年新修訂公布的〔著作權法〕已促使各級各類學校加強宣導有關著作權保護的觀念;又如民國八十二年所修訂公布的〔大學法〕,勢將賦予各大學校院更大彈性的發展空間,來建立自己的發展特色。 (3)社會價值的改變:社會價值的改變通常會直接影響政府的政策和立法,進而對教育組織的革新產生壓力。例如美國社會在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追求「均等」(equity)的觀念,影響了當時美國聯邦政府大力推行「學校廢除種族隔離政策」、「補償教育方案」、「特殊教育方案」等。及至一九八○年代追求「卓越」(excellence)的風潮,則又引發了美國當今一系列教育改革報告書的問世。 (4)教育科技的進展:今日教育科技的發展速度遠大以往任何時代,而更複雜、更精密的教育科技的應用,勢必改變教育組織中各層級工作的本質。例如由於視聽媒體教學和電腦輔助教學的興起,可以替代傳統的講述式教學;同樣,由於電腦和教育行政工作的結合,促進了教育行政事務電腦化以及教育行政決策資訊化。 (5)教育知識的傳播:今天,知識累積的速度,是指數式的成長。就科學性的期刊數而言,每十五年就增加一倍;就書籍出版速度而言,每天至少有一千本新書問世。其結果,很多舊的知識會過時,而新的知識便起而促進了教育組織的革新。例如,由於角色扮演法、價值澄清法和兩難問題討論法的漸被採用,今天我們中小學的道德教學已經受到影響而有了相當程度的改變。 (6)教育競爭者的出現:教育事業雖然不若一般產業之激烈競爭,但亦呈現日益激烈之徵兆。有了競爭,則為了生存,競爭者勢必加速採取革新求變之手段。例如,國內師資培育管道在〔師資培育法〕通過之後,勢必趨於開放化、多元化,屆時國內各師範校院必須加速推行行政和教學革新,以提升其和一般大學教育系科的競爭力。 (7)教育資源的限制:教育組織的資源,尤其是經費預算的有限,可能會迫使教育組織採取開源節流的非常手段。例如,近年來由於政府在六年國建計畫的龐大支出以及增加對地方國民教育經費的補助額度,其對各公立高等教育機構在經費上的成長便因而相對地多所限制。因此,各公立高等教育機構為了增加經費來源和確保經費使用效率,一方面必須加強募款能力以及和公民營企業的研究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則需加強經費使用的稽核工作,以便杜絕浪費。 (8)教育事件的發生:教育重大事件的發生,勢必引起新聞媒體、學生家長、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的高度討論和關切。而教育事件所暴露的教育問題也可能成為改革的對象。例如在民國八十一年所發生的「臺北市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引起了各級學校對改進校外教學意外事件防範的重視。又民國八十年時,高雄縣兩位教師打傷學生遭判刑一事,也引起了教育學界和教育行政機關對體罰問題的重視。 2.內部環境的動力 (1)組織目標的改變:組織目標係指組織想要完成的任務或者組織期望在未來所欲達到的一種狀態。因此,教育組織目標的改變勢必帶動教育組織在手段及方法上的革新。例如國內部分公私立高中為拓廣學生來源,除保留原有的普通學科外,另附設有職業類科。由於增加職業類科方面的教學目標,所以那些高中便需妥善規劃師資增聘、教室拓增、設備改變等相關配合措施。 (2)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組織結構的改變牽涉到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或將幾個部門合併為一個部門,或將一個附屬部門提升為一個獨立部門,或將一個部門畫分為幾個部門以收到功能專業化的效果。組織結構的調整必會影響到組織溝通方式、協調方式、控制幅度和決策程序等方面的改變。 (3)組織氣氛的變化:組織氣氛會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如果一個教育組織因為某種原因而造成不信任、敵意、不安全之氣氛,則勢必影響成員的社會滿足與工作士氣,進而影響組織的效能及其生存與發展,因而此種不當氣氛乃成為教育組織中亟待改革的課題。 (4)組織運作問題的產生:一個教育組織如果發現其工作計畫係草率從事、其溝通協調一直不順暢、其決策速度日漸趨於緩慢、其領導方式已不符合情境需要、其員工績效考核已流於形式化,則這些現象將是此一教育組織需要改革的警訊。同樣的,如果發現其師生教學表現水準長期以來過於偏低,而其教師離職率、學生輟學率卻過於偏高之結果,這些也都反映了此一教育組織的運作需要進行改革。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變革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