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yù suàn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預算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yù suàn |
|
解釋:
1.事先計算。如:「這原是預算不到的事情。」 2.個人、企業或機關團體,對未來某一定期間內的目標與計劃及導致的現金收支、財務狀況與經營績效所作之預計方案與擬編之財務報表。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預算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Budget |
| 作者: | 蓋浙生 |
| 日期: | 2000年12月 |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預算(budget)源於拉丁文之Bulga,原指錢袋之意。古時英國財務大臣出席國會報告財政收支計畫時,常將計畫書藏於手提皮箱中,計畫書亦因此而得名。引申為預算指財務計畫或財政計畫。今日稱「預算」,是指政府在一定時間內,根據既定的方針,考慮當前及未來的需要,並以國家資源分配及國民負擔能力為估算基礎,而預定的收支計畫書。質言之,預算即政府施政計畫的表達。在積極方面,是施政當局藉以促進國家繁榮進步,提高國民生活水準的指針,它具備了財政政策的機能,在消極方面,是國民藉以監督政府施政的工具及樞紐。任何二個民主國家的預算都必須經過民意代表的同意,方可稱之為「法定預算」,否則就失去預算的本意。又預算同時具備法律與財務統制的機能。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預算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動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對應華語: | 預算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預算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