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頷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hàn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頷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hàn |
|
解釋:
[名] 下巴。《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連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動] 微微點頭,表示招呼、應允或嘉許的意思。宋.蘇軾〈寄題清溪寺〉詩:「遺宮若有神,頷首然吾言。」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先府君每決大獄,母輒攜兒立席前,曰:『幸以此兒為念!』府君數頷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頷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頷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ām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頷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1. 面黃。《說文解字.頁部》:「頷,面黃也。」清.段玉裁.注:「顑字下云:『飯不飽,面黃起行也』,義得相足,今則頷訓為頤,古今字之不同也。」 2. 下巴。漢.揚雄《方言》卷一○:「頷、頤,頜也。南楚謂之頷,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連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3. 微微點頭,表招呼、應允或嘉許之意。宋.蘇軾〈寄題清溪寺〉詩:「遺宮若有神,頷首然吾言。」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先府君每決大獄,母輒攜兒立席前,曰:『幸以此兒為念!』府君數頷之。」 |
|
| 注音: | ㄏㄢ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頷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