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xiāng huǒ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香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xiāng huǒ |
|
解釋:
1.供佛敬神所點的香燈和蠟燭。《南齊書.卷四○.武十七王列傳.臨賀王子岳》:「延興建武中,凡三誅諸王,每一行事,高宗輒先燒香火,嗚咽涕泣。」《紅樓夢》第五四回:「有一個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火點著了。」 2.祭祀祖先用的香燭。後多用以指子孫或文化的傳承者。《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 3.廟寺中掌理燒香、點燈等雜務的人。《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父親秦良,十三歲上將他賣了,自己在上天竺去做香火。」 4.盟誓。古人結盟,多設香火以告神。《北齊書.卷一.神武帝紀上》:「兆曰:『香火重誓,何所慮也?』紹宗曰:『親兄弟尚爾難信,何論香火!』」 5.進香、朝拜之事。如:「這廟裡香火很盛。」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香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相似詞: | 1.【金香】、2.【香煙】、3.【香煙】、【家神牌】 |
| 對應華語: | 香火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香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hiunn-hué/hiunn-hé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香火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