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波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zhù bō |
|
解釋:
兩列波長、頻率和振幅皆相同的波動,相向行進相遇時,疊合形成的波形。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駐波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Standing Wave |
| 日期: | 2002年2月 |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當音波撞擊某物體表面時,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去,部分被吸收,部分則通過該物體,若該物體為相當堅硬的平面時,大部分的聲音會被反射,其反射情形有如被鏡子反射一樣。當有兩互相平行的平面,而兩平面間的距離為該聲音1/2波長的整數倍時,可形成駐波,此時音波在節點與反節點間之壓力變化極大。當此音波穩定規則反射時,將進而間歇擾動回音,此回音即為一般音樂廳或演講廳設計時,所需考慮避免之主要因素。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駐波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 英文: | stationary wave |
| 作者: | 楊世安 |
| 日期: | 2002年12月 |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若流體具有自由表面且以一穩定(steady)流速運動,由於水下固定不動支物體的擾動,而產生之波系稱為駐波,其波高隨位置改變但不隨時間改變。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駐波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