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低槓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gāo dī gà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dī gàng
解釋:
  1. 一種體操運動。屬於女子體操賽項目。比賽時,由選手在高、低槓間作出迴環、擺動、空翻等動作。 ◎
  2. 一種體操器械。由兩根一高一低的木槓,平行裝置在鐵製或木製的架上構成,各離地230公分與150公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高低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dī gàng
解釋:
1.女子競技操項目之一。比賽時選手在槓上做各種動作。
2.一種體操器械。由兩根一高一低的木槓,平行裝置在鐵製或木製的架上構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高低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neven Bars
作者: 王秋容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高低槓是女子體操比賽項目所用器械之一。高槓高二公尺三十公分,低槓則僅高一公尺五十公分。它是由固定的兩根平行木槓組成,兩槓的高度相差固定為八十公分,但兩槓之間的寬幅則可藉調整裝置加以調節,在規定的寬幅之中,選手可任選適合自己體型的寬幅。同時,為了防止因大幅度的懸垂擺動導致器械不平衡,乃在四個方向拉出鋼絲,固定在地板上。
  高低槓所做的動作,人與器械形成正面,以懸垂及支撐系統的動作為主體,不停的在高槓與低槓之間所構成的空間,予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如迴環、擺動、空翻、轉體、兩槓間的移動等構成快速的組合。動作時間沒有限制,上槓時可使用一塊跳板,在動作中掉落時,應於三十秒以內跳上器械繼續操作。
  此項目於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始被採用,當時的器械構造,乃以側面體勢為運動中心,並且傾向於斷斷續續靜止姿勢的連貫。一九五○年代,始引進單槓的動作,採取正面體勢的擺動及迴環動作。一九六○年代後,強勁的擺動動作,益加形成動作的主流,並促使器械不斷改進而形成今日的形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高低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