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鬖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ㄅㄧㄠ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s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解釋:
參見「鬖鬖」、「鬖髿」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à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形容毛髮長而散亂,或飄零垂落。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亂髮。《玉篇.髟部》:「鬖,乱(亂)髮。」宋.張耒〈歲晚有感〉詩:「未信世途無倚伏,有時清鏡理朝鬖。」

2. 「䰐鬖」:毛髮長而下垂貌。《廣韻.平聲.談韻》:「鬖,䰐鬖,毛垂。」《字彙.髟部》:「鬖,䰐鬖,髮長。一曰髮垂貌。」宋.韓維〈孔先生以僊長老山水略錄見約同遊作詩答之〉:「仰窺陰洞看懸乳,白龍垂鬚正䰐鬖。」亦作「㲯毿」。

3. 「鬖鬖」:

⑴ 毛髮散亂貌。唐.陸龜蒙〈京口與友生話別〉詩:「別離猶得在,秋鬢未鬖鬖。」清.郁永河〈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之三:「亂髪鬖鬖不作緺,常將兩手自搔爬。」

⑵ 毛髮長垂貌。明.于謙〈示冕〉詩:「何冕今年已十三,耳邊垂髮綠鬖鬖。」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恒於日欲出時,見一物御旋風東馳,不見其身,惟昂首高丈餘,長鬣鬖鬖,不知何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四.槐西雜志四》:「小姑所見,是方巾道袍人,白鬚鬖鬖。」

4. 「鬖髿」:頭髮散亂貌。引申為散亂貌。晉.郭璞〈江賦〉:「紫菜熒曄以叢被,綠苔鬖髿乎研上。」元.丁復〈次夏允中禁體雪詩六十韻〉:「墨雲常黯𪑓,絲雨先鬖髿。」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二.槐西雜志二》:「出清宮牆,纔數步,即鬖髿滋蔓矣。豈非天生嘉卉。以待宸遊哉。」清.徐珂《清稗類鈔.技勇類.戚某為力所苦》:「喇嘛年耄矣,坐石臺上,髮鬖髿被其肩,皓如銀絲,容古樸,行步蹣跚,如欲仆者。」

注音: ㈠ㄙ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