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善如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關連字詞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從善如流 | 從諫如流 | 辨似例句 |
○ | ㄨ | 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廣開言路,∼,否則獨斷獨行,必將喪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禍。 |
ㄨ | ○ | 我們的長官,潔身自愛,∼,只要有缺失,任何人進諫,都虛心接受。 |
典源:
◎1《左傳.成公八年》晉(1)欒書(2)侵蔡(3),遂侵楚(4),獲申驪(5)。楚師之還也,晉侵沈(6),獲沈子揖初(7),從知、范、韓(8)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
〔注解〕 (1)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欒書: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欒,音ㄌㄨㄢˊ。 (3) 蔡:春秋時國名,約位於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申驪: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驪,音ㄌ|ˊ 。 (6) 沈: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7) 揖初:春秋時沈國國君,生卒年不詳。 (8) 知、范、韓:指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 ◎2《左傳.昭公十三年》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於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
〔注解〕 (1)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欒書: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欒,音ㄌㄨㄢˊ。 (3) 蔡:春秋時國名,約位於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申驪: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驪,音ㄌ|ˊ 。 (6) 沈: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7) 揖初:春秋時沈國國君,生卒年不詳。 (8) 知、范、韓:指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 ◎2《左傳.昭公十三年》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於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
書證:
01.《左傳.成公八年》:「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范、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源)
02.《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源)
03.《晉書.卷一○九.慕容皝載記》:「臣之所言當也,願時速施行;非也,登加罪戮,使天下知朝廷從善如流,罰惡不淹。」
04.《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紀》:「聽覽政事,從善如流。哀矜百姓,恆思所以濟益。」
05.《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下》:「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06.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07.《資治通鑑.卷一百四二.齊紀八.東昏侯永元元年》:「親任賢能,從善如流,精勤庶務,朝夕不倦。」
資料來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