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注音: |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án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án |
|
解釋:
[名] 1.形狀小而圓的物體。如:「彈丸」、「藥丸」。《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抱朴子.內篇.至理》:「今醫家通明腎氣之丸,內補五絡之散。」 2.卵。《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 3.量詞。計算小而圓物體的單位。《樂府詩集.卷三六.相和歌辭十一.古辭.善哉行》:「仙人王喬,奉藥一丸。」《新唐書.卷五七.藝文志一》:「季給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 [動] 搓揉成球形。《晉書.卷八二.陳壽傳》:「有疾,使婢丸藥。」 |
|
|
解釋:
「丸」的異體字。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uân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丸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1. 形狀小而圓之物體。如:「彈丸」、「藥丸」。《說文解字.丸部》:「丸,圜傾側而轉者。」《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抱朴子.內篇.至理》:「今醫家通明腎氣之丸,內補五絡之散。」 2. 量詞。計算小而圓物體之單位。《樂府詩集.卷三六.相和歌辭一一.古辭.善哉行》:「仙人王喬,奉藥一丸。」《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趙正去懷裡別搠換包兒來,撮百十丸與侯興老婆喫了。」 3. 鳥卵。《正字通.、部》:「丸者,鳥卵別名,像其圜形。」《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 4. 搓揉成球形。《晉書.卷八二.列傳.陳壽》:「有疾,使婢丸藥。」 |
|
| 注音: | ㄨㄢ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丸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