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剺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割、劃。唐.杜甫〈哀王孫〉詩:「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新唐書.卷二○七.宦者傳上.楊思勗傳》:「所得俘,必剝面、剺腦、褫髮皮以示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e̍h
解釋:
  1. [動詞 ] 用刀子插入物體內,然後順勢拉開不切斷。
    例如: 剺腹肚
    le̍h pak-tóo
    (畫破肚皮)
    例如: 剺皮
    le̍h phuê
    (皮用刀輕畫一下)
  2. [動詞 ] 用刀子淺淺地劃開。
    例如: 柚仔先剺才剝皮。
    Iū-á sing le̍h tsiah pak-phuê.
    (柚子要先劃一下再剝皮。)
    例如: 花枝先剺花才落去炒。
    Hue-ki sing le̍h hue tsiah lo̍h-khì tshá.
    (花枝要先劃開再放下去炒。)
  3. [量詞 ] 刀、道。計算被刀子割到傷口的單位。
    例如: 予刀仔割一剺。
    Hōo to-á kuah tsi̍t le̍h.
    (被刀畫一痕。)
音讀:
解釋:
  1. [動詞 ] 撕。
    例如: 剺紙
    lì tsuá
    (撕紙)
    例如: 剺鰇魚
    lì jiû-hî
    (撕魷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割、劃。如「剺面」、「剺耳」。《說文解字.刀部》:「剺,剝也,劃也。」《魏書.卷二二.孝文五王列傳.清河王懌》:「夷人在京及歸,聞懌之喪,為之剺面者數百人。」《新唐書.卷二○七.宦者列傳上.楊思勗》:「所得俘,必剝面、剺腦、褫髮皮以示人。」唐.杜甫〈哀王孫〉詩:「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注音: ㄌ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剺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