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注音: |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kòu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kòu |
|
解釋:
[動] 1.敲、擊。如:「叩門」、「叩關」。《論語.憲問》:「以杖叩其脛。」唐.白居易〈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2.磕、觸。如:「叩頭」、「叩首」。《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安老爺聽得這個,說了句豈敢,連忙趕過去,合他膀子靠膀子的,也那麼鬧了一陣,口裡卻說的是:『還叩,還叩,還叩。』」 3.詢問、請問。如:「叩安」、「執經叩問」。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4.叩頭、叩首的簡稱。如:「三跪九叩」。 5.牽、拉住。同「扣」。《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白】khàu
|
解釋: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叩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動]❶敲、擊。如:「叩門」、「叩關」。論語.憲問:「以杖叩其脛。」唐.白居易.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
|
| 注音: | ㄎㄡ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叩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