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戲劇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xì j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 jù
解釋:
00:00
  1. 透過演員將某種故事或情節,以動作、歌唱、對白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例】戲劇通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與思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 jù
解釋:
1.透過演員將某種故事或某種情節,以動作、歌唱或對白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2.兒戲、玩笑。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箠更荒唐。」宋.蘇軾〈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詩:「願君付一笑,造物亦戲劇。」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rama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學名詞。採對話形式、意圖是為了劇場演出而寫成的文學作品。雖然劇本可供娛樂或是教導目的而閱讀,但他們要被搬上舞台才能賦與生命。四個主要的典型是悲劇(tragedy)、通俗劇(melodrama)、喜劇(comedy)、和鬧劇(farce);戲劇這個詞彙同時也相對於幽默性劇本而言,可指任何嚴肅的劇作。
參照: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ì-kio̍k
00:00
又音:
hì-k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透過演員將某種故事或某種情節,以動作、歌唱或對白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相關臺灣台語 戲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