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注音: | |
|
解釋:
不要。表示禁止或勸誡的意思。如:「毋忘在莒」、「寧缺毋濫」、「毋庸置疑」。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ú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wú |
|
解釋:
[副] 1.不。表示否定的意思。《韓非子.說林下》:「以我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傳》:「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 2.不要、莫。表示禁止或勸誡的意思。如:「毋忘在莒」。《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動] 沒有。通「無」。《墨子.非命上》:「言而毋儀,譬如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身自持築臿,脛毋毛。」 [名] 1.姓。如晉代有毋雅。 2.二一四部首之一。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 音讀: |
m̄
|
解釋:
|
|
| 異用字: | 不,呣,唔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毋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㈠ㄨˊ 1. 莫、勿。表禁止或勸誡之意。如:「毋忘在莒」。《說文解字.毋部》:「毋,止之也。」段注本:「毋,止之詞也。」《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宋.陸游〈雨〉詩:「上策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會當晴。」 2. 不。表示否定之意。《韓非子.說林下》:「以我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史記.卷七八.列傳.春申君》:「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 3. 沒有。通「無」。《墨子.非命上》:「言而毋儀,譬如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戰國策.秦策三》:「眾口所移,毋翼而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身自持築臿,脛毋毛。」 4. 語助詞,無義。如:「不自由,毋寧死。」《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亦作「無寧」。 5. 姓。如晉代有毋雅。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㈡ㄇㄨˇ 作「 |
|
| 注音: | ㈠ㄨˊ ㈡ㄇㄨˇ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毋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形時,為@A0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