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癰 - 教育百科
播放
ˊ
部 + 18 畫 = 23 yō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ōng
解釋:
  1. 一種發生在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多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患部呈局部腫脹,周圍組織變硬,中央有許多膿頭,非常疼痛。常伴有發燒、寒顫等現象,嚴重時,甚至併發敗血症。
    【例】癰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ōng
解釋:
一種皮膚的化膿性及壞死性炎症,多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侵犯相鄰的多個毛囊後融合形成局部腫脹,中央有許多小孔,呈瘻管狀,非常疼痛。有發燒、寒顫等現象,嚴重時,甚至併發敗血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病名。一種範圍較大的惡性膿瘡,為皮膚及皮下組織發炎化膿引起,局部紅腫疼痛。
同義詞: 癰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