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講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ㄛㄏㄨㄚˋㄖㄨˊ:「ㄧㄢˇㄐㄧㄤˇ」、「ㄐㄧㄤˇㄏㄨㄚˋ」、「ㄐㄧㄤˇㄍㄨˋㄕˋ」。
  2. ㄕㄨㄛㄇㄧㄥˊㄐㄧㄝˇㄕˋㄖㄨˊ:「ㄐㄧㄤˇㄎㄜˋ」、「ㄐㄧㄤˇㄆㄧㄥˊ」、「ㄐㄧㄤˇㄐㄧㄥ」、「ㄐㄧㄤˇㄐㄧㄝˇ」。
  3. ㄓㄨˋㄓㄨㄥˋㄍㄨˋㄐㄧˊㄖㄨˊ:「ㄐㄧㄤˇㄐㄧㄠㄑㄧㄥˊ」、「ㄐㄧㄤˇㄇㄧㄢˋ˙ㄗ」、「ㄍㄨㄥㄗㄨㄛˋㄧㄠˋㄐㄧㄤˇㄒㄧㄠˋㄌㄩˋ。」
  4. ㄕㄤㄧˋㄖㄨˊ:「ㄐㄧㄤˇㄏㄜˊ」、「ㄐㄧㄤˇㄐㄧㄚˋ」、「ㄐㄧㄤˇㄊㄧㄠˊㄐㄧㄢˋ」、「ㄐㄧㄤˇㄐㄧㄚˋㄑㄧㄢˊ」。
  5. ㄐㄧㄠˋㄌㄧㄤˋㄅㄧˇㄐㄧㄠˋㄍㄠㄒㄧㄚˋㄖㄨˊ:「ㄓㄜˋㄘˋㄐㄧㄥˋㄐㄧˋㄕˋㄐㄧㄤˇㄨㄣˊ˙ㄉㄜㄏㄞˊㄕˋㄐㄧㄤˇㄨˇ˙ㄉㄜ?」
  6.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ㄐㄧㄤˇㄘ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ㄇㄧㄣˊㄕㄥㄓㄨˇㄧˋㄉㄧˋㄙㄢㄐㄧ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g
解釋:
  1. 談、說。
    【例】講話、講故事
  2. 說明、解釋。
    【例】講課、講書、講經
  3. 研討、論究。
    【例】講效率、講義氣、講道理
  4. 量詞。計算講次的單位。
    【例】這本新書共分二十講,是作者近年來研究的成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g
解釋:
[動]
1.談、說。如:「講話」、「講故事」。
2.說明、解釋義理。如:「講課」、「講解」、「講經」。元.張鳴善〈普天樂.講詩書〉曲:「講詩書,習功課。」
3.注重、顧及。如:「講效率」、「講交情」、「講道理」。《論語.述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4.商議、和解。如:「講價」、「講條件」。《戰國策.秦策四》:「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東而講。」
5.較量、比較高下。如:「這次競技是講文的還是講武的?」
[名]
量詞。計算講次的單位。如:「民生主義第三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文】káng
解釋:
  1. [動詞 ] 談論、聊天、長篇大論。
    例如: 咱那啉那講。
    Lán ná lim ná káng.
    (我們邊喝酒邊聊天。)
音讀: 【白】kóng
解釋:
  1. [動詞 ] 說。
    例如: 我共你講。
    Guá kā lí kóng.
    (我跟你說。)
  2. [動詞 ] 談論、協商等帶有目的性地說。
    例如: 講親情
    kóng-tshin-tsiânn
    (提親,介紹兩人結婚)
    例如: 講袂聽
    kóng bē thiann
    (規勸不聽)
  3. [動詞 ] 責罵、批評。
    例如: 我若講伊幾句仔伊就無歡喜。
    Guá nā kóng--i--kuí-kù-á i tō bô huann-hí.
    (我若說他幾句他就不高興。)
    例如: 你敢毋驚人講?
    Lí kám m̄ kiann lâng kóng?
    (你不怕人家說閒話嗎?)
  4. [動詞 ] 規勸。
    例如: 按怎講都毋聽。
    Án-tsuánn kóng to m̄ thiann.
    (怎麼說都不聽。)
  5. 用在句尾,說成變調,表示說話者心裡還有沒說出來的話。
    例如: 𪜶兜足好額的講。
    In tau tsiok hó-gia̍h--ê--kóng.
    (他們家很富裕的說。)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商議、和解。《說文解字.言部》:「講,和解也。」《戰國策.秦策四》:「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東而講。」《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已得講於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屬行而攻趙。」

2. 談論、說話。《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劉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點心吃過,彼此一面吃茶,一面閑講。」

3. 說明、解釋義理。《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然後闔門講習道德,觀覽乎孔老之論,庶幾乎松喬之福。」元.張鳴善〈普天樂.講詩書〉曲:「講詩書,習功課。」

4. 注重、顧及。《論語.述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5. 考校、較量。《國語.鄭語》:「擇臣取諫工而講人多物,務和同也。」三國吳.韋昭.注:「講,論校也。」

6. 量詞。計算講次之單位。如:「民生主義第三講」。

注音: ㄐㄧ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