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一折短劇-明朝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一折短劇-明朝


教育Wiki

一折短劇-明朝

一折短劇體制的形成,最早可溯源到“金院本”。據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印的《吟風閣雜劇》出版說明,短雜劇“今雖不傳,但可考知內容大抵雜採市井細事,以詼諧調笑為主,形式偏重於念誦對白以一場了事,不作多場情節貫串。”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短劇是元末王生所作的《圍棋闖局》。但短劇創作成為一種文士階層作劇的風習,卻要到明中葉以後。而清中葉後雜劇又逐漸形成了短劇極盛的局面,如桂馥的《後四聲猿》,邊汝元的《鞭督郵》、曹錫鑿的《四色石》,以及徐曦的《寫心雜劇》等皆是。

   特別是像桂馥的《後四聲猿》,嵇永仁的《讀離騷》,裘璉的《明翠湖四韻事》,洪升的《四嬋娟》,車江英的《四名家傳奇摘出》等皆合幾個不同的故事為一本雜劇,這種體例更明顯地繼承了明雜劇作家沈采、汪道昆、車任遠及徐渭等人的創作傳統。尤其是徐渭的《四聲猿》雜劇對清代的合幾個不同故事為一本的短劇模式影響最大。更有甚者,在清代還出現了包括八個故事於一本的周樂清的《補天石傳奇》,九個故事於一本的石韞玉的《花間九奏》,以及三十二個故事於一本的楊潮觀的《吟風閣雜劇》。這些劇作大都也是由一折短劇組成的。“如果說以一折寫一事的體例產生於明代,那麼清代則是這種短劇趨向成熟和繁榮的時期。

  明代一折短劇不僅體製特殊,而且由於文人從事創作,戲劇藝術價值大為提昇,別開戲劇之一途,對清雜劇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

資料來源:青藤書屋-明清南雜劇的發展軌跡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