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辨菽麥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不辨菽麥
教育Wiki
目錄 |
出處
《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釋義
菽,豆類。分不清楚豆和麥。形容愚昧無知。
譯文
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
相似相反詞
相似
五穀不分、一物不知、腹笥甚儉
相反
無所不知、學貫天人、腹笥便便
例句
他自以為聰明無比,其實不過是個不辨菽麥的傻瓜。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