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庸的道德哲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中庸的道德哲學


教育Wiki

中庸的道德哲學

目錄

前言

勿走極端這個中庸金律,是亞里士多德倫理學說的中心思想,也是注重過程論的必然結果,那就是說,良好的品德,不是停留在兩個極點上,而是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恰到好處。介於過與不及之間的中庸,絕非數量上得中,若過是起點,不及是終點,而行為猶如從起點到終點的拋物線,最高點代表善,則中庸就有如下圖所顯示的狀況,處於過與不及兩極連續性的中,位置如何,雖難用算術方式加以測量,個別差異應列入考慮,比如說,一般人吃十磅食物太多,兩磅太少,二者皆不當,正確的分配是六磅,但是對體育競技者而言,就不能做這種安排,善於分配食物給體育系的學生與音樂系的學生,不會二者等量齊觀,至於判斷一種行為是惡,還應確認三件事情,一是該行為的性質及行為的次數,二是行為者當時的心境,三是受害者是甚麼對象,當時的狀態又是甚麼,如何在此二者之間的事,就更費心思了。

舉例

學者試圖對亞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各種不同行為,提出以下過與不及還有中庸,其中關於過的部分,分別有懦弱、放縱、揮霍、放肆、自負、暴躁、自吹自擂、滑稽、逢迎、害羞、忌妒,而不及則是,魯莽、冷淡、吝嗇、拘謹、卑怯、抑鬱、自暴自棄、粗俗、忍氣吞聲、厚顏、敵意,最後則是中庸之道的部分,勇敢、節制、慷慨、端莊、自尊、溫和、誠實、機制、友誼、謙遜、憤慨,以上我們說,量可以有中,質則無中,考試成績(成就)屬質,非量,品德屬質、也非量。

關鍵字
中文: 中庸的道德哲學
英文:nothing too much
參考書目
林玉体(2011)。西洋教育思想史,頁71-73。三民書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