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九年一貫
教育Wiki
目錄 |
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五日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並預定於九十三學年度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是教育民主化、多元化與特色化教育改革的產物,它強調以學校生活經驗為本,作為課程實施的重點。
九年一貫為台灣教育改革主要政策之一,亦為該改革中最重要一環。以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為主導的該教育改革政策,乃指將臺灣境內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兩學校層級課程中的科目與內容,以教科書為主軸來做九年一貫的銜接,其目的在於學生能獲得連續且統合的學習與知識。
九年一貫課程包含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面向,整合所有國語、鄉土語言、英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學習領域,並依學生能力為指標,成為教育目標的依據。另外於實務上,加強學校彈性時間並強調教學企劃等。
九年一貫,顧名思義就是指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課程,並以學生為本位,強調每位學生其學習的連貫性。因此,課程的實施希望達到學生各種生活經驗的相互連結與統整,並做到有意義的學習的目標。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基本內涵包括:人本情懷方面:包括瞭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等、統整能力方面、民主素養方面:包括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團隊合作、社會服務等、本土與國際意識方面、終身學習方面:包括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資訊與語言之運用等。
在九年一貫的課程中,學生要學的是那些可以在生活中活用的基本知識,而非只是理想化的理論。因此,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亦是九年一貫課程的重點之一,學校本位課程指的是以學校本位特色,發展適合學生生活經驗的學習歷程,來建構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而非純粹知識記憶的結果,教學重心也會以能展現學生能力的教學與課程設計為主軸。
為了培養國民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課程分為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等七個學習領域。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各學習領域或主題之間的「協同教學」,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增進教師間的合作,亦可增強學生學習活動上的邏輯性、連貫性與統整性。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學生的實際學習經驗成為主要的學習素材,九年一貫課程想擺脫以教師為主導的知識學習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主動學習為特色的生活知識學習及應用。因此,學生能夠在一個有意義的環境中,促進學生的學習快樂。
參見
參考資料
- 《台灣歷史辭典》
- 張振成,《九年一貫課程特色的評析》,2002年4月
-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 黃乃熒(2002)。析論九年一貫課程領導的途徑及策略。臺北市:高等教育。
外部連結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