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四運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五四運動


教育Wiki

目錄

緣起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學生為主的愛國示威遊行運動;民國八年,中國以第一次大戰戰勝國的地位參加「巴黎和會」(註1),希望可回收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但和會結束後,竟然是由日本來繼承。消息傳回中國後,群起激憤,北京各校大學生於5月4日聚集於天安門廣場,發起示威遊行活動,並提出「收回山東主權」、「廢除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訴求,各地分別以罷工、罷課、罷市、抵制日貨等方式響應。最後北京政府在輿論下,被迫拒絕簽署對德合約。(註2)

內容說明

「五四運動」主要由兩個背景因素激發而出:第一,「二十一條」要求和巴黎和會的「山東決議案」所燃起的愛國熱情,使得民初以來的反日情結以及國仇家恨的情緒沸騰到最高點。其次,發自於新知識分子提倡以新文化運動來建設新中國的強烈訴求,他們提倡學習西洋文明、重估與改造傳統文化的努力,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行及白話文的推動,使得自由主張、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逐漸影響了學生與一般市民。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政治、文化各領域激發新思維,尤其是觸動了青年的愛國救國熱忱,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的基礎。(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五四運動

英文關鍵字:May Fourth Movement

參考資料

註1:「巴黎和會」:在此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兩項提案:一、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二、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條約》,並收回山東權益;但提案被否決。

註2:教育部,民國九十四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

註3: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enu_photomenu.php?smenuid=806。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