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教育Wiki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目錄

意義

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係以科學的方法,計畫,執行與評鑑的過程,將組織內部的人員作最合適的定位,讓她們得以活用,與維持人力的充足。幾位學歸納出以下四點管理的方法

1. 人力資源的取得:根據組織目標作為遴選的重點,當然招募時對外公開的資訊,也以組織目標有興趣者為佳。
2. 人力資源的績效管理:對成員的工作表現加以評斷,包含績效館裡,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等。
3. 人力資源的薪酬管理:讓成員根據其工作能力、工作績效建立一個合理的薪資統合模式。
4. 人力資源的發展:除了管控人力的相關工作問題,同時也要替人員作進修、教育、訓練等過程,如此才能讓組織能夠不斷成長。
管理模式

人力資源管理大略分為兩種,策略性跟作業性,策略性是只用總體性、長期性的方式來促進人力的成長,提升附加價值,強調未來的發展。至於作業性的部份,則是較現實的,他是例行性的公事,在於對成員的部署還有管控重視,兩者的差異,主要出現在下面的幾個方面:

1. 資源取得方面:在人員招募上,作業性會採取以薪資待遇,還有目前所需之人才作為優先考慮,因此為滿足現況的資源補充,至於策略性的管理,則是以組織未來作為導向,因此對於人員的性向,還有對於崗位的興趣與能力是否相符,具有儲備人才,培養管理人員的意涵。
2. 績效管理方面:在對於成員的績效,作業性的方式,多以規範性的規定作評鑑,亦或是由主管向成員做評估;策略性則是強調雙向溝通,成員對成員,成員對主管,自我評鑑等等。
3. 薪酬管理方面:作業性策略通常多以薪資作為唯一報酬,省事又易於管理;策略性則除了薪酬以外,強調進修深造,或是休假旅遊等等除了薪資以外的報酬。
4. 人力發展方面:在人員管理上,作業性部份強調人員要在短時間內認識工作內容,能夠立即上工;策略性則會讓成員多認識組織目標、組織方向等等,從內部開始讓成員了解。
關鍵字
中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英文: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參考書目
註1 wayne k hoy(2006)。教育行政學,頁365-368。麗文文化事業。
註2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248-250。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