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際交往分析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人際交往分析


教育Wiki

人際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目錄

前言
此分析模式是由Fric Berne提出,他人為忍主要有三種自我狀態,分別為父母、成人以及兒童,而透過此三種不同的狀
態來與自己以及社會進行溝通。因此人際交往分析主要為解釋人的思想、感受以及行為模式,也可以稱為是人格結構理
論。而在此分析下,諮商員將幫助當事人提高自己的知覺,以及了解上述三種自我狀態的互動關係,促使當事人能對自己
的行為以及未來的決定做出正確的決定。(註1)
主要概念

父母型

此類又分為批判性父母以及撫養性父母,主要因為受到早期父母對自己的影響,而漸漸內容為自己的行為表現,因此當
對待別人以命令、批判的態度時,則我們把它分為批判性父母。另一方面,當對待他人用溺愛的方式時,則稱為撫養性父
母。

成人型

此類型須具備成熟且理性的態度,因此主要會表現出一種關懷、理性以及客觀的行為模式,並且相對於父母型,成人型
較不會出現批判或者較情緒化的反應。

兒童型

此類型具備著兒童般的天真以及自然不做作的形象,而在兒童型中也可加以區別。如自我表現為上述的天真自然,則區
分為自然兒童;如為適應環境,且可與陌生人互動,則稱為適應兒童;如為聰明且反應靈敏、機智者,則分類為小教授。

(註1)

諮商過程
在人際交往分析中,注重當助當事人釐清且改變過去的錯誤決定,相對對於目前的情緒以及感受較不重視,因此主要是
希望當事人能在未來的生活方向重新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並且做出合理且妥當的決定。而以下將敘述人際交往分析諮商的
主要過程:
  1. 結構分析: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的三種自我狀態,即為上述提到的父母、成人以及兒童。並且協助辨認此三種狀態之間的相互關聯,或者排斥的現象。
  2. 溝通分析:協助當事人了解互補、交錯、曖昧三種典型的溝通模式以及效應。
  3. 生活腳本分析:使當事人了解自己的過去生活模式,並且知覺對現在的生活有何影響,進而發展出自我的意識形態,重新做出未來的決定。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人際交往分析
英文關鍵字:Transactional analysis
參考資料

註1牛格正/著。諮商原理與技術,1996年初版,頁145-149。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