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以暴制暴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以暴制暴


教育Wiki

目錄

以暴制暴

【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也。」

【釋意】

本謂除掉一個壞的,換來的卻是另一個壞的;今則用以表示以暴力去消滅暴虐者。

【由來】

殷朝時代,有一個小國叫做孤竹國,是殷湯時所封的。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大的叫伯夷,最小的叫叔齊。依據傳統,接替君位的應該是伯夷,但孤竹君卻偏愛叔齊,想傳君位給叔齊。後來孤竹君死了,叔齊想把君位讓給伯夷,但伯夷不授,逃走了,叔齊也不願為君,接著走了,國人便立孤竹君的次子西伯昌為君。
伯夷和叔齊兩人聽說西伯昌很得人心,便回來投奔,誰知道回來之後,西伯昌卻已經死了,他的兒子 (及周武王) 正要用車載著西伯昌的神位,去討伐東方的殷紂王,伯夷和叔齊不贊成,上前去勸阻,武王的左右見他們二人阻擾,便要捕捉他們,後來幸賴姜太公把二人放走了。不久武王滅了殷紂王,自稱周武王,追封他父親為周文王,整個天下終於安定下來。
伯夷、叔齊卻認為武王的行為可恥,誓死不食周朝的榖米,他們隱居在首陽山中,採野菜充飢,到快要餓死的時候,做了一首歌,其中有兩句是:「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矣。」意思是說:周武王用它的暴臣除去了殘暴的君主殷紂王,結果仍是一暴換一暴,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

【應用】

上述故事,伯夷、叔齊均認為武王伐紂是一種暴力行為,所以才有「以暴制暴兮,不知其非矣。」的說法。其實,殷紂王荒淫暴虐,百姓痛苦,周武王率諸侯討伐,正是順從民意,替天行道的作法。
「以暴制暴」今多用於以暴力是消滅一個暴虐者的意思。<註1>

【同義】

以夷制夷。<註2>

參考書目

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48頁,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註2:有趣的成語典故與應用74頁,梁偉賢編著,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