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估計測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估計測量


教育Wiki

估計測量(Estimation)

目錄

估測技術

單位發展與使用基準

首先應讓學生具有特定單位的熟悉程度,此單位可為某個日常生活中的標的物,或是正式的公制單位,並且也須對此單
位具有倍數的概念。舉例而言,當看到一棵樹時,學生如要表達其高度,可利用層樓來說明,如此棵樹約三層樓高,或者
使用公制單位時,可表達出約為10公尺的高度。

使用組塊基準

所謂組塊意旨,將大範圍的標的物區分成單位元素的組合,舉例而言,一疊書我們可以看成是100本書的單位元素所形
成的集合,因此在測量的過程中,如要測量此疊書的重量時,我們可先測量其單位元素,再乘以100,來得到集合的結
果。

使用再細分

此技術中主要是針對無法區分為組塊的集合,舉例而言一面黑板,其無法再進行分割,因此則利用心理上的視覺想像來
做切割,如四等分、八等分等等,而此技術不僅適用於面積中,還可利用於長度、容積。

重複心理或身體上的單位

為了確保視覺單位的可靠性,因此可利用身體部位去進行測量,當遇到較短的事物時,如磁磚地板,則可利用手和手指
的寬度進行測量,當要測量較長的物體時,如教室長度,則可利用步伐的長度進行衡量。

(註1)

估測秘訣
1. 定期討論:使得學生了解估測的結果並非唯一,因此鼓勵利用不同的方法去進行衡量。
2. 估測範圍:老師應提供一個合理的估測範圍,以鼓勵學生進行多重的實驗,對於長度方面,理想範圍於十個百分點::
內,而重量或體積方面,則為三十個百分點。
3. 實測檢驗估測:在進行估測活動時,老師可採取分組活動的方式,且應安排其中兩三組進行估測的動作,而另外兩三
組則進行實測的步驟,並且可進行互換的動作,以讓學生自行運用實測來檢驗估測的準確性。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估計測量
英文關鍵字:Estimation
參考資料
註1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611~615。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