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佩特拉古城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佩特拉古城


教育Wiki

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Petra)為一位在約旦西北部的高原城市,約莫在兩千多年前,阿都馬人和奈伯特人(Nabatea)均曾建都於此地。而「佩特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意思為「被開鑿過的岩石」,概觀佩特拉古城實在岩石上雕鑿而成,其音砂岩高山的豐富色彩而聞名於世,各式岩石在扭曲的岩層之中形成特殊的曲線,搭配多樣的顏色,其貌令人印象深刻,而城中的建築物在朝陽或晚霞的映照之下轉為玫瑰色(註1),故又有人稱其為「玫瑰紅古城」。另有傳說指佩特拉即為摩西點石出水之處。而目前為止已經發掘的被特拉古城遺跡大概為其原址的一百分之一,仍有許多可探究之處,聯合國教歌文組織在西元一九八五年將佩特拉古城列為文化遺產,編入《世界遺產名錄》之中。

哈茲納宮殿

在佩特拉古城的核心處為一大廣場,而宏偉的哈茲納宮殿位於廣場的正面,鑿於陡岩之上,在傳說中哈茲納宮殿即為例待國王收藏寶藏的「金庫」,然實際上哈茲納宮殿宛若神廟一般,宮殿內刻有聖母、天使、帶有翅膀的武士等神像,雖今日都以殘缺而不完整,然而仍稍可見其過去風貌。另外在哈茲納宮殿右側則有一可容納六千人的羅馬式露天大型劇場,屬於佩特拉古城截至目前已發掘的建物中最為宏偉的羅馬式建築之一,整個劇場的舞台、觀眾席等皆以岩石雕鑿而成。另外在城中仍有許多依山、依地形而鑿成的建築。(註2)

參考書目

註1:大衛‧沃克,《消失的城市:著名廢都的興亡故事和奇妙探險》,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註2: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137-140。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佩特拉古城

英文關鍵字:Petr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