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促進類化的技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促進類化的技巧


教育Wiki

促進類化的技巧

目錄

前言

Schloss和Smith曾提出11種可以促進類化的技巧,其目的是使學生在黃一情境所習得的行為能類化到其他情境-例如,在黃科目所學得的行為能類化到其他科目,或更重要的,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些策略是透過教學來促進類化。

舉例

例如,在算術課裡,某單元若與金錢有關,最好就讓學生有機會操弄真實或模擬的銅板和紙鈔,而不要只計算書面的問題,這樣比較容易遷移到真實生活中。另一個有助於類化的教學策略是多使用例子,而例子要取自不同情境。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瞭解雜貨的售價、天然資源的售價、收藏品的價格、一般和特殊技能的工資等,而不要只瞭解雜貨價格。前者更能使學生將學到的供需概念遷移到新領域中。還有一個增加類化的好策略,那就是在職訓練,也就是在真實環境或模擬情境中教導將來會用到的技能。

  在初步教學之後,有許多方法可以增加類化。第一個方法是在多種不同的情境中重複教學。例如,上數學課時教導學生應考策略,像「碰到困難問題,先跳過,等做完容易題目之後再回頭思考困難的問題」。教完之後,老師要做安排,讓學生有機會在科學測驗、文法測驗、和健康教育測驗中練習使用這個教過的策略。第二個教學後可以使用的技巧是,幫助學生將學到的新技能和環境中的自然增強物(內在增強物)相聯結,以便於使該技能能繼續維持。例如,教導閱讀時,老師可以指定兒童閱讀他們特別感興趣的書籍或雜誌。做為家庭作業,雖然這些讀物不一定是好的文學作品。

不過,一開始,看漫畫書比看文學經典作品要好,因為對某些兒童而言,看漫畫比較能將新技巧與閱讀的樂趣相聯結,從而更容易類化到學校之外的情境。最後一種方法是,老師可直接增強類化行為,以便增加類化。例如,若有學生將新觀念應用到不同情境,或將學到的技能做新的應用,老師就讚美他。


關鍵字
中文: 促進類化的技巧
英文: Class of techniques to promote
參考書目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188-189。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