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個人邏輯(private_logic)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個人邏輯(private_logic)


教育Wiki

目錄

個人邏輯之意涵

個人邏輯是阿德勒提出的重要概念,意指一個人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理由,此理由是個人化的信念和意圖,別人無法得知。個體在童年時會以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經驗,以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理由,個人邏輯可以反映出個人的社會興趣以及適應是否良好。諮商師可以藉由理解個案的個人邏輯,來幫助瞭解個案的行為動機和生活風格。個人邏輯的概念涉及自己、他人,是建構個人生活風格的哲學基礎。若個人邏輯不符合社會現實,容易產生困擾,諮商的核心在於使個案發現自己的行為或症狀的目標為何,以及因應方式的錯誤,並且不斷學習如何來矯正這些錯誤的假設與結論。

個人邏輯之舉例

若個案在幼年時曾經有被主要照顧者拋棄、忽略、拒絕的經驗,可能會發展出的邏輯為「我不值得被愛。」、「每個人都會拒絕我。」、「我說的話不值得被聽。」,這些邏輯可能會產生錯誤信念,如「沒有人會想靠近我和關心我。」、「在被別人拒絕前我要先拒絕別人。」、「我最好閉嘴,不要表達我的想法。」這些個人邏輯和錯誤信念會使個案的生活風格是消極、沮喪的,諮商師可以利用問句和探索的方式,來確認個案的個人邏輯為何,並且幫助個案對自己的個人邏輯結構作出挑戰,鼓勵個案以不斷練習來矯正這些邏輯和信念。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個人邏輯英文關鍵字:private logic

參考資料

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p. 119-120

2. Rudolf Dreikurs, Bernice Bronia Grunwald & Floy Childers Pepprr (2002). 班級經營與兒童輔導(曾端真、曾玲珉譯)。台北市:天馬文化。(原著出版於1998)p.33-36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