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位數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個位數教學
教育Wiki
個位數教學(Teaching of digit in ones)
目錄 |
前言
- 教導兒童的數學概念時,必須讓學生先擁有抽象單位的觀念,因此可擁有基數的概念,進而再引導出一個數則代表一個
- 集合元素的個數。而在兒童數數的學習上,主要有以下順序:
- 1. 數序
- 2. 知覺單位
- 3. 心像單位
- 4. 動作單位
- 5. 語言單位
- 6. 抽象單位
唱數
- 首先學生需要熟悉數字的順序,雖然起初尚未知道數字代表之涵義,但能依序數數是首要的基礎步驟。而在教導數數的
- 教材上,可採取由老師示範的方式讓兒童來模仿,進而依序念出1到10的數字,另外也可藉由一些兒歌來增進學生的記憶
- 力,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等等的幼兒歌曲,讓學生能更熟悉數字間的順序關係。(註1)
建構具象的計數單位
知覺單位為對象
- 所謂知覺單位意旨運用具體物來與數字相對應,因此透過實際的動手操作,讓學生能以知覺的途徑來教導數字所代表之:
- 意義。舉例而言,可提供一疊的貼紙,當學生拿一個物品時即唱一數,因此建立起學生對於數字的觀念,此方式即為運用
- 實際物品對應到數字。另一方面,熟悉上述的具體操作方式後,則可進入到半具體的學習,即為運用圖畫來與數字相對
- 應,因此使學生逐漸脫離具體而往抽象能力發展。
心像單位為對象
- 具有知覺單位的數數能力後,則需教導學生心像單位的方式,即為在心中進行數數的訓練。而教材中可運用數動作的方
- 式,例如一邊拍球一邊數數,此可增加學生的數抽象物品時的數數能力。另外在心像單位練習時,可搭配基礎的加減法來
- 一同練習,以建立起對於數字更完整的概念。
認識數詞與數字
- 此階段主要是教導認識數字,與國語的教學方式相雷同,普遍上於幼兒階段時,學生皆可把數字與數字的寫法相對應,
- 但如孩童尚未熟悉其之間的關係,則須再擺上相應的數字卡來做為練習。另外教導數字時與教寫國字時並無差異,主要過
- 程為,示範、練習、回櫃以及矯正,而在教學的重點上,需特別注意應示範正確的寫法,並且指導學生練習,進而矯正其
- 中之錯誤,但不應特別強調兒童的錯誤。(註1)
序數概念
- 在數數時,其實同時包含了基數與敘述的概念,舉例而言,當數過的東西有五個時,則此5代表基數,但同時也代表著
- 這是第五個被數到的物品,因此此時的5即代表序數。根據上述,在教導學生時,當學生有基數的概念後,即可進一步教
- 學序數,例如可導入第一、第二,最快、最慢,最多、最少等等的序數概念。(註2)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個位數教學
- 英文關鍵字:Teaching of digit in ones
參考資料
- 註1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263-267。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註2吳新華/著。數與計算的啟蒙,1992年初版,頁149-15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