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教育Wiki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

目錄

定義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是為執行特殊幼兒及其家庭的早期療育服務,而研擬的一份工作指導方案。它指出為促進特殊幼兒的發展、與強化家庭增進其子女發展的能力,所需要提供的服務。透過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這樣的機制,早期療育服務人員和特殊幼兒家庭的成員以團隊的方式共同努力,為了特殊幼兒家庭特別關切、優先的事項、與資源而量身安排的服務,去從事規劃、執行、與評鑑的工作。

內容說明

依據美國的殘障者教育法(IDEA),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中須包含以下的內容(TheERICClearinghouseonDisabilitiesand Gifted Education, 2005):

1.兒童目前生理、認知、溝通、社會或情緒,以及適應行為發展的水準。
2.家庭有關促進身心障礙兒童發展的資源、優先、與關切的事項。
3.兒童及家庭所欲實現的主要成果;用以決定進步狀況的標準、程序、與時程
4.是否成果或服務的改變或修正是必要的。
為滿足兒童及家庭的獨特需求所需要之明確的早期療育服務,包括服務的次數、程度、與提供的方法。將提供服務的自然環境,包括若有任何情形無法在自然環境中提供服務,則須證明其合理性。預計開始提供服務的日期,以及預期服務的期間。將負責執行計畫、以及和其他單位與人員聯繫協調之服務提供者的姓名。支持兒童轉銜至學前或其他適當服務的步驟。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的規劃與執行若欲發揮應有的成效,一般認為下述的重點工作是不可忽略的:
一、明確指出家庭關切、優先的事項、與資源

家庭關切、優先的事項、與資源,可說在引導整個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的規劃與執行過程。早期療育應視為一種家庭可用以增進其照顧子女的能量之服務與支持的系統。療育團隊與家庭間的伙伴關係,在開始規劃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時,即應逐漸培養。

二、指出家庭的活動場合

所有兒童的發展皆源自於其日常的經驗。因此吾人有必要找出日常受到肯定、喜愛的活動(如洗澡的時間、吃飯、遊戲等),並瞭解它們是否能讓兒童持續專注而作為學習的機會。此外,找出可提供學習機會的社區活動場合(如幼兒日托、體育場、游泳等),也同樣重要。

三、實施功能性評量

功能性評量的實施,如欲有效,大致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應針對家庭如何促進孩子發展的問題,將評量的重點置於每個家庭成員關切、及欲優先解決的事項。應為某一特定的目的而蒐集資料,例如,早期療育人員在個 別化家庭服務計畫過程開始時所做的評量,就在確定是否孩子合乎接受服務的資格。評量應反映出兒童的優勢、需求、對活動、材料、與環境的偏好之完全與正確的狀況。應由一位兒童熟悉的人士,在兒童熟悉的環境(如家庭、室外遊戲場、托兒所等)中,從事觀察與其他的評量。

四、合作研擬出所期待的成果

在蒐集了評量資料之後,療育團隊與家庭即須會面檢視所蒐集到的資料、以及家庭關切、優先的事項、與資源為何,以研擬出預期的成果或目標。此時家庭積極的參與是必要的。合作研擬出的目標,須將重點置於強化家庭的能量與增進兒童參與有價值的學習活動。

五`分派療育工作的責任

在指出所期待的成果後,早期療育團隊即須分派支持那些成果之療育服務的責任。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多要求採取整合、團隊的方式從事療育工作。採用跨專業團隊模式(transdisciplinaryteammod-el),是整合各專業領域資料與能力的一種方式。在跨專業團隊模式中,所有團隊成員(含家庭)從事教導、學習、並共同合作去完成彼此同意的那些療育成果。這些團隊成員的角色係由情境需求,而非由特定專業的功能所決定。在跨專業團隊模式中,一個或少數幾個人是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主要的執行者。其他團隊成員則提供持續直接或間接諸如諮詢的服務。例如,職能治療師(occupationaltherapist)可以在用餐時觀察某一幼兒,然後向父母建議如何實際地幫助孩子。

六、指出執行計畫的策略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的執行需要所有團隊成員密切合作,以增 加學習的機會,運用兒童的周遭環境以促進學習,選擇最有效的策略以產生所要的成果,並找到最能激勵兒童學習的增強項目(rein-forcers)。所謂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的執行,其形式可能相當多樣,如某一幼兒一星期有一個下午參加圖書館的說故事活動、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給家庭成員示範怎樣使用輔助器具、個案管理員(servicecoordinator)完成申請孩子從家到接受服務地點交通補助費的書面作業等皆是。療育策略須能有助於促進成果的類化(generalization),也就是說,兒童在療育結束後,能將所學到的新技能表現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例如,個案管理員和家人可以鼓勵兒童在許多環境中(如家庭、遊戲場、托兒所),用手勢表達出想要的東西(如食物、玩具)。在某一療育活動中,應包含若干療育的目標。當兒童參與某一活動,他可以運用許多發展領域的各種技能。例如,在吃飯時,他可以運用溝通技能去要更多的果汁,運用精細的動作技能去抓穩湯匙,運用社交技能和兄弟姐妹互動等。


定期檢討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將可有助於瞭解特殊幼兒的進步情形,並可據以對此一計畫作必要的修正。美國的殘障者教育法(IDEA)規定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必須每年加以評鑑,並作必要的修正,而且最少每六個月(或在家庭的請求下也可更短)須定期檢討。這種持續的關注過程,將給予特殊幼兒及其家庭不斷的支持,以激勵他們善用本身的優勢與資源,去幫助孩子學習與發展。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英文關鍵字: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

參考資料

何華國著。特殊幼兒早期療育,頁206-211。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