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個案實驗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個案實驗


教育Wiki

目錄

前言

教育研究有時會使用個案實驗(或譯單一對象實驗)(single-case experiments)(參閱Franklin, Allison, & Gorman, 1997; Neuman & McCormick, 1995)。此類實驗典型的方式是,對某學生的行為觀察數天,然後進行某方案,再觀察此學生在該方案下之行為。最後,將此方案撤離。若學生在新方案下行為有所改善,但該方案撤離時,行為的改善消失,即表示此方案確實對學生的行為有影響。需要注意的是:有時所謂「個案」或「單一對象」(single-case)是指接受相同處理的數個學生、一個班級、或一個學校,也就是個案中的個字不代表人數,只代表案件的單一。

研究者論述

  Barrish, Saunders和Wolf(1969)有一經典研究就是個案實驗的例子。該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的某個班級為對象,觀察者記錄在閱讀課程數學課時,班上至少一位學校未經允許便發言的時間百分比。十天後,開始進行一項新方案:將全班分成兩大組。以論哪一組,若有學生不乖,那一組就打一個叉。每天放學前,看哪一組叉比較少,那一組就可以有3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若兩組均少於5個,則兩組都可以有3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  個案實驗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它只能用來研究那些可以經常測量的變項。因此,個案實驗大多研究具體的、可觀察的行為。像未經同意的發言或擅自離開座位的行為,都是可以天天測量或一天測量多次的行為。


關鍵字
中文:個案實驗
英文: Case experiment
參考書目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22-24。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