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傅科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傅科


教育Wiki

目錄

前言

傅科(M. Foucault, 1936-1984)的諸多理論,可為中小學參考。例如,他的規訓權力(disciplinary power)概念從潛在課程的角度相當相似;自我的技藝(texhnology of the self)概念也和道德修為有關。

規訓的概念

傅科的權力與以往的權力觀不同之處在於,馬克思的權力觀認為權力都是不好的,只有負面影響。因此,到了哈伯瑪斯所設計的理想溝通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還要排除權力才能溝通無礙。但傅科認為既然空間、時間的安排都有權利因素,權力就像毛細管作用,滲透到各個領域。傅科認為權力要產生效果必須有權力關係後才算。且權力無所不在,在教育情境中,教師就是利用權力給予學生壓力以促進其學習,但使用不當還是有負面影響。

自我的技藝為一種道德修為

傅科晚期提出了「自我的技藝」、「生存美學」,對於現今的道德教育提供另一種可行採用的途徑。傅科所認定的道德修為方式有別於西方傳統的Aristotle和Kant的模式,只有一些些重疊之處。這些道德修為的方法就像規訓權力,所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普通,並無任何新奇之處,但仍有參考的地方。計有:(1)聆聽;(2)說真話;(3)閱讀;(4)書寫;(5)坦率;(6)良心檢查等六項。

結語

以上簡要說明傅科規訓權力的概念和自我的技藝,在當前教育活動可應用之處。從潛在課程來理解規訓權力可幫助我們理解到教育活動的隱為之處。而自我的技藝不只是一種生存美學,也是一種道德的修為方式。

資料來源

林逢祺、洪仁進等(2008)。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台北,五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