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內在的教育目的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內在的教育目的


教育Wiki

內在的教育目的

目錄

前言

實驗主義與進步主義的哲學著重在變化的理論,反對持久以及恆常的概念,認為這世界並非有所規律的,而是經常產生變化的,永恆的教育目的,是無法適應經常變化的教育環境以及教育型態的,同樣也無法適應那千變萬化的世代社會,因此這些學者所主張之目的,我們稱之為內在的教育目的。(註1)

定義

有些哲學家認為,教育目的是在教育的歷程以及活動之內的,而非由外在行鑠之,也就是說,當教育目的產生生了效果,則應該是產生再自我的經驗當中,杜威以為目的有其連貫性,人類的生活有其連續的過程,而教育目的也有其連貫的歷程,此時杜威提出了一段言論:目的為預見的的結果,起於活動的歷程之內,用以增加活動的意義,指導活動進一步的歷程。也就是說明了他認為教育沒有永恆的目的,目的是產生在生活不廷變化的過程中,是指導我們生活的方針,是人類生活的理想與結果。(註1)

對於傳統目的之批評

傳統生活中,常以固定不變的教育目的作為亙久不變的真理,因此提出了幾項批評,傳統的教育目的中,不能在一個情境下,促使我們的智慧產生激發,卻會讓人呆坐在原地,任人指揮;在傳統中,也常常無法與情境發生連結,因此有脫離現實之疑慮,遙遠而不切實際;訪愛了人類自由行為之模式,更扼殺了最重要的創意;教學者以及受教者,僅以機械式的思維作為互動的模式,二者之間無法產生新的事物。(註2)

關鍵字
中文:內在的教育目的
英文: Internal Aim Theory
參考書目
註1 高廣孚。教育哲學,頁95-97。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註2 詹棟樑。現在教育哲學,頁467-470。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