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兩性平權主義治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兩性平權主義治療


教育Wiki

兩性平權主義治療(Feminist therapy)

目錄

理論原則
兩性平權主義是提供諮商員以及當事人一個相互對話的機會,並且經由對答以及資訊分享的過程中,可使諮商員以及當
事人一同成長。而此理論主要聚焦於相互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上,因此雙方應分析自己的文化背景,並且諮商員應教導當事
人以多種角度去看世界。在兩性平權治療中,治療師必須把壓迫、系統、家庭和脈絡等概念放進取向當中,並且若認知行
為、人文主義和心理動力等等治療理論加到實務中,將能使此治療方法更為豐富。(註1)
治療核心
兩性平權主義的治療核心為性別議題以及性別歧視,而針對此兩者議題絕不能以統一的脈絡去看待,必須視每個問題為
有差異的,因此運用獨特的考量去協助當事人解決問題。舉例而言,非裔美國人、美國印地安人或愛爾蘭裔美國人雖皆是
美國人,但對於治療步調的觀點皆不相同,或者有的是生理上的困擾,有的是男女同性戀的問題,因此針對不同的人,不
同的困擾議題,皆須以不同的處理方式來細心看待。
治療範圍
  1. 平等關係:治療師與當事人應處於平等的地位,並且需自我接露身為一個女性的個人經驗,因此可看出,兩性平權主義強調權力的分享以及對抗任何團體的支配以及詮釋。
  2. 多元論:此治療理論重視差異性,並且須尊重每個當事人不同面向的困擾,因此如果有人是受限的,就代表沒有人可以真正地自由。
  3. 強調外在因素:治療師須直接指出現實的壓迫,例如性別歧視或者同性戀恐懼症等等,並且因重視事實面的困擾因素。
  4. 利用社區資源:當事人在諮商完後,可被轉介到婦女支持團體、社區服務工作、法律服務處等等與社區有關的資源。
  5. 訊息提供:此治療法中會教導當事人在社會、歷史中有關性別歧視的問題,以及文化制約的影響等等,因此透過經過性別角色分析後,可是當事人了解自己受文化制約的影響程度,並且利用特定的方式來做回應。
  6. 個人價值感:此治療中著重於確認個人以及天賦權利的獨特性與價值,因此治療師可協助許多婦女釋放被壓迫的情感,且意識到本身的個人價值。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兩性平權主義治療
英文關鍵字:Feminist therapy
參考資料
註1 Allen E. Ivey, Mary Bradford Ivey & Lynn Simek-Morgan/合著,陳金燕/譯。諮商與心理治療:多元文化觀點,2000年初版,頁205-208。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