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詞條名稱: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教育Wiki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目錄 |
前言
教育心理學中最古老的發現之一就是,讓人們學習字彙列表之後,立即加以測量並且統計結果的成效,結果常會發現,列表中的前幾個和後幾個單字都記得比較好,而列表中間的單字就記得比較差。最先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稱為初始效應;而最後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稱為新近效應。為什麼會有初始效應呢?最普遍的解釋是:我們對最先呈現的項目有較多的注意,並且投入較多的心力。如同本章先前所提到的,要在長期記憶內確立新訊息,心裡的複誦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我們對首先呈現的項目會比對後來的項目有較多的心理複誦。相對地,新近效應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在最後項目與測驗之間很少有或根本沒有其他訊息介入。
舉例
老師應該考慮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的問題。這些效應意味著,在一節課開始或結束前所教導的訊息,比其他時間教導的訊息更可能保留下來。為運用這個現象,老師應該在上課時,將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該節課的最前面,然後在該節課結束前做摘要。許多老師一開始上課就點名、收午餐費,檢查家庭作業、和進行其他非教學的活動。然而,較佳的做法應該是延後這些非教學的活動;一上課就立刻教導重要的概念,而在接近下課時才處理必要的行政事務。
關鍵字
- 中文: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 英文: The initial effect and recency effect
參考書目
-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228。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