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利益團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利益團體


教育Wiki

目錄

利益團體

概述

一般來說,利益團體的成員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利益,他們因共同的利益而結合,並企圖透過團體來影響政府及決策者,以確保或實現其所擁有或追求的利益。例如,勞工為爭取降低工時、提高基本工資、降低勞保負擔比例等共同目的而組織工會,就是希望透過組織方式,結合勞工的力量,以達到上述各項目的。環保人士成立環保團體,也是希望透過組織的運作,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最常拿來和政黨作比較的,就是利益團體所關注的多半是局部性而非全面性的議題,他們也不會推出候選人參加競選,但可能會支持特定的政黨或候選人,藉以達到影響政府決策之目標。

相關理論

根據多元論的看法,民主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社會。沒有多元化的團體,民主政治就無法繼續存在。只有透過團體之間的競爭,方能確保民眾之需求受到政府的重視。在多元社會中,由於民眾所擁有或追求的利益相當分歧,以致提供了各種型態利益團體出現的機會。在不同利益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政府面對各團體彼此之間的競爭,基於選舉的考量,自不可能僅照顧某一特定團體,以致於忽略其他團體之利益。這將使得任一團體均無法單獨支配政府的所有決策過程,或取得所有利益。而利益團體的運作,也將限制政府或領導者之權力,使之無法壟斷決策過程或利益分配過程。

不過,當利益團體爭取到他們想要的利益或政策時,由於政府的財政預算有限,仍會一定程度的排擠其他政策的支出,同時影響其他非此團體成員或不支持此一政策走向者的權益。因此,利益團體的介入有時也是造成政府失去效能的原因之一。

另外,並非每一社會成員都會試圖透過組織團體來參與政治,以影響政府決策。一般而言,中產階級以上的民眾由於所得與教育水平比較高,其組織與領導利益團體的意願也通常較高。下層社會的民眾則受限於經濟條件與教育水平較低,較無力參與利益團體,惟這不表示他們就不會參與或組織利益團體。當他們的利益受到威脅時,還是一樣會透過參與團體或其他方式來確保其利益。

不過,從另一角度而言,由於未參加利益團體的人也能透過利益團體的行動而坐享其成,這種搭便車的心態與現象,也將影響利益團體未來的持續發展與運作。

布隆鐸將利益團體區分為「促進性」(promotional)或「保護性」(protective)兩種。促進性利益團體指那些追求特定理念、價值或目標(例如環保、反墮胎)的團體,參與者並不限於特定團體;此種團體也被稱為「公共利益團體」(public interest group),因其成立目的在於促進公共利益。保護性團體(如工會或商會)則係為追求或確保特定對象的利益,一般而言,成員係來至特定團體;此種團體也被稱之為「功能性團體」(functional group)或「私利團體」(private interest group)。

行動方式

利益團體通常透過某些手段來影響公共政策的決定,茲說明如下(Roskin et al,2000):

  • 1. 非正式接觸:也就是利益團體可能透過與政治人物的私交、交情來影響公共決策。
  • 2. 遊說(lobby):指利益團體的代表會直接與政府官員或國會議員進行接觸,以說服、建立友誼或以監控者的角度來追蹤整個立法決策的過程。
  • 3. 政黨:利益團體雖不以爭取公職為手段來影響公共政策,但在民主國家,利益團體與政黨的互動亦不容小覷,互動的過程中,可能相當程度影響政府的決策。
  • 4. 大眾傳媒:透過大眾傳媒的宣導、傳播作用,將有利於團體利益的主張,以公開宣導方式,爭取民意。
  • 5. 訴訟:當利益團體與政府部門間的遊說活動無法達成其目的時,利益團體則可能向法院提起訴訟,為另一種的影響決策方式。
  • 6. 示威:一般來說,示威遊行較易獲得社會大眾與媒體的注意,製造社會話題。
  • 7. 罷工:以拒絕行動來作為爭取權益的方式。
  • 8. 暴力:暴動通常是不得已的選擇,是較為激烈的手段,亦可能為利益團體爭取決策影響力的最後手段。

利益團體追求的利益有屬於私利性的,主要追求成員經濟上或生活上的利益或需求。例如:臺灣有各種的民間產業別工會,主要是相同產業的業者為了保障成員利益,透過影響政府的各種手段來達到利益團體本身代表的利益,而通常這些利益係代表了較單一或少許的團體利益,並針對特定的議題去影響政府決策。

總結

利益團體係一群人基於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願性團體,因之不同的利益團體所追求的目標自然不同,彼此之間亦應係呈現對立的競爭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利益也出現快速分化的現象,因之利益團體的數目也就不斷的成長。理論上而言,一個愈是民主的社會,由於其利益分化的程度較高,其利益團體的數量應也愈多。在社會資源與利益有限的情況下,每一利益團體都希望透過政府多分配一些利益。就此而論,利益團體之間的關係應是一種你贏我輸的零和競賽(zero-sum game)。就最低工資而言,勞方與資方所持立場亦完全相反。勞方希望增加,資方則反對。因為勞方之所得,即屬資方之損失,資方自然會強力反對調高最低工資了。雖然如此,利益團體在監督政府執政與影響政府決策上,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反映人民多元聲音的重要橋樑,多元且蓬勃發展的利益團體也正是民主社會的重要元素。

A1.jpg
參考文獻
  1. 海伍德(2009)。政治學的關鍵概念。台北市:五南。
  2. 任德厚,《政治學》七版,三民經銷。
  3. 一品公共行政研究室編(2008):行政學辭典。臺北:一品文化。

延伸閱讀: 利益團體概論[[1]]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利益團體、壓力團體
  • 英文關鍵字:Pressure group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