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約壓槓桿的反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制約壓槓桿的反應
教育Wiki
制約壓槓桿的反應
實驗步驟
- 典型上,制約壓槓桿的反應與下列三種步驟有關:
- 1. 剝奪:實驗用的動物必須先經歷一段剝奪期間。如果食物是增強物,在實驗之前,要連續幾天每隔二十三小時才餵食動物一次;或是將它的體重維持在未進食時的體重的80%。如果水是增強物,則在實驗之前,每隔二十三小時才給它水喝。(有些史京納箱設計成可以輸送小食物丸,其它的則設計成可以輸送小水滴。)史京納並不是說這些程序會「激發」動物,他甚至也不大願意說它們會製造驅力狀況。剝奪只是一組程序,與有機體在某項任務上將如何行動有關而已,沒有必要再多說。
- 2. 食物庫訓練:經過連續幾天的剝奪期之後,動物就被放進史京納箱中。實驗者使用一個可以由外面控制的開關,每隔一段時間就去開啟餵食機(也稱為食物庫),但是當他或她這樣做時,要確定動的不在餵食盤的附近(否則動物就會學會留在食物盤附近)。當手動開關啟動餵食機時,在食物丸掉入餵食盤之前,它會發出一種非常大的卡嗒聲。動物漸漸地就會把卡嗒聲和食物丸的出現聯結在一起。在那時候,卡嗒聲與主要獎賞(食物)的聯結,就成為次要獎賞(在後面的部份我們將談到次級增強作用)。卡嗒聲就變成了一種線索或訊號,指示動物如果做出走到食物盤的反應,它就會被獎賞。
- 3. 壓槓桿:現在可將動物單獨留在史京納箱中。最後它將壓下槓桿,開啟食物庫,製造出卡嗒聲,增強壓槓桿的反應,並且指示動物走到食物盤那裡,而在那裡又會被食物增強。依據操作性制約的原則:壓槓桿的反應已經被獎賞了,將會再重覆出現;而當這種反應再出現時,它又會被獎賞;因此更進一步增加壓槓桿反應重覆出現的或然率。(註1)
關鍵字
中文: 制約壓槓桿的反應英文: operant conditioning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104-105。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