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創新經營
教育Wiki
創新經營(innovation management)
目錄 |
係指一個組織在產品、過程或服務等方面,力求突破、改變現狀,以提升組織績效的策略。創新是變革的一種,它是一種新的觀念應用在增進產品、過程或服務效果上。是故,創新涉及到改變,但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會用到新觀念或產生顯著效果。組織的創新,從漸進式的改進,例如科技的引進、組織局部的調整、新型計畫的執行,到激進式的變革,例如組織的整體再造,均屬於組織創新的一部分。
創新就其範疇而言,可以歸納為:1.產品創新:為提升產品的創新,降低其成本而做的外型改變;2.製程創新:產品製造過程的改變;3.手法創新:產品研發、製造、服務或行銷的改變。若就其層次來看,亦可區分為:1.突破性創新(breakthrough innovation):能創造出一種新的產業或一種新的科技,而這種科技又可引出一系列較次級的創新產品或科技;2.明顯性創新(distinctive innovation):突破性創新中所引發出來的次級創新;3.漸進式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從明顯性創新中所衍生出更次級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界為提高競爭力,取得優勢地位,追求創新已成為企業界致勝之關鍵。「不創新,就滅亡」,並非危言聳聽,企業或學校需以效率化的創意領航,效能化的創新行動,並輔以系統化的方法及價值化的知識來深耕企業或教育,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有效成功的組織採取創新經營是大勢所趨,學校經營亦是如此。未來學校創新經營,可以從事下列創新:1.技術創新:如教學、評量、工作方式,資源運用等改變;2.產品創新:如學生作品、教師教具、教師著作等生產;3.服務創新:如行政服務、社區服務、家長服務等改變;4.流程創新:如教務、學生事務、總務、輔導、人士、會計業務處理程序,開會流程等改變;5.活動創新:如學校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運動會、體育表演會、開學日、家長日、教學觀摩會、戶外教學活動、城鄉交流活動、畢業旅行等突破;6.特色創新:如發展學校特色,型塑學校獨特文化等。學校從事創新經營,首先必須建構創新機制,培養成員創新能力,因此型塑學校為學習型組織,透過個人學習、團隊學習和組織學習方式,型塑學校學習文化,成員願意學習、嘗試與改變,則有助於學校創新經營。其次,學校應該建立人力資源庫,善用學校人力資源,並做好成員在職教育,改變成員觀念,提升成員專業知能。此外,多鼓勵和獎勵學校成員提出創意新點子,以改進學校行政和教學各項作為。當然,學校若能激發成員團隊精神和凝聚力,讓成員願意貢獻其智慧,對於創新將是一股重大助力。
中文關鍵字:創新經營英文關鍵字:innovation management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18-119,臺北市: 高等教育。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