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創造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創造教學法


教育Wiki

創造教學法在創造教學法之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的腦力激盪,先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問題,而向問題挑戰,運用思考以求解決問題之方案。在活動中,特別注重於學生的”思考”,故創造教學法又稱”創造思考教學法”。

目錄

步驟
創造教學法之步驟,學者所設計的並不一致,但大同小異,主要有以下四種階段:
1.準備期:欲發現問題,必先蒐集資料、查閱書籍,做自訪問、觀察等活動中,積極從事準備工作。
2.熟慮期:經過長期之準備階段,已具有相當之經驗與知識的基礎;但一遇到新問題,雖經多種嘗試,仍苦思不解,不妨站將問題擱置,從事其他活動。
3.啟迪期:經過長期之孕育階段,偶然觸動靈感,求得問題之答案,此是創造思考之關鍵階段,相當重要。
4.驗證期:靈感代表超常的觀念,但必須付諸驗證方可信賴,其方法可使用邏輯推理或經由觀察實驗。
特質
1.重視學生思想的啟迪與腦力激盪。
2.教師以民主與開放之態度指導學習。
3.教室內經常保持自由與輕鬆之琦分,但不能嘈雜無秩序。
4.培養學生自動自發之學習態度。
5.兼顧分析、綜合、評鑑等高層次認知能力的培養。
6.強調情意較學。
7.重視學生之個別差異。
8.注意激發潛能,啟發創造的思考能力。
注意事項
1.教師在學習指導方面:
(1)教師所提出之問題,應是開放性,沒有單一答案之問題。
(2)教師處理學生意見或回答問題時,應盡量接納學生不同之意見,少做價值性批判。
(3)教師對於學生的錯誤經驗,盡量避免指責,以免使學生喪失自信,或因而退縮。
2.教師在發問技巧方面:
(1)多提或設計增進學生”比較”能力之問題或情境。
(2)多提或設計增進學生”分析”能力之問題或情境。
(3)多提或設計增進學生”想像”能力之問題或情境。
(4)多提或設計增進學生”綜合”能力之問題或情境。
(5)多提”如何”或”為何”的問題,以引發學生的腦力激盪。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創造教學法
英文關鍵字: Creative Thinking Instruction
參考資料
高廣孚/著。教學原理,1988年初版,頁284-296。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