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劉歆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劉歆


教育Wiki

生平

劉歆,(約前50年-後23年),字子駿,西漢末年人,劉向之子,後改名劉秀,因當時有人預言「劉秀」將會取代王莽,恢復漢朝,曾被一度認為預言中的「劉秀」乃是劉歆,但後來事實證明「劉秀」乃是漢光武帝劉秀,並非劉歆。

事蹟

劉歆在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劉歆跟隨其父劉向整理秘書,他將左丘明的《左傳》(即《左氏春秋》)拿去解釋孔子的《春秋》,清代學者劉逢祿乃懷疑《左傳》遭到竄亂,引起論戰。康有為認為東漢以來經學,多出劉歆偽造,是新莽一朝之學,非孔子之經。而章太炎、梁啟超等人都把劉氏父子看作是孔子的後繼者。劉歆還是天文學家,他編製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他是第一個不沿用「周三徑一」的中國人,並定該重要常數為3.1547[1],只略為偏差了0.0131。

著作

〈七略〉、〈讓太常博士書〉、〈世經〉(收錄於《漢書‧律曆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