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教育Wiki

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目錄

課程領導(curriculum leadership)
課程領導的定義:針對學校之相關課程政策與實施,領導者提供必要資源與服務,協助教師進行課程規劃、發展、實施、與評鑑之作為。
課程領導的內涵:學校之課程目標設定、課程規劃、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課程評鑑等部分。
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教學領導的定義:校長扮演領導與協調的角色,引導與幫助教師之教學相關活動,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表現,進而達成教育目標的領導行為(註一)(註二)。

教學領導規劃層面

教學領導規劃層面的主要內涵:發展學校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評鑑、提升教師專業、型塑學習支持環境。
學者Moorthy(1992)認為教學領的規劃應包括三個層面:
1.確立教學任務
2.監督教學計劃
3.提升學校學習氣氛
學者Hallinger and Murphy(1987)發展出相關「教學領導架構」,其包括三個主要層面與十個具體目標:
1.任務設定:(1)形成學校目標;(2)溝通學校目標。
2.課程與教學的管理:(1)視導與評鑑教學;(2)協調課程;(3)督促學生進步;(4)了解教學計畫。
3.學校學習風氣與文化的形塑:(1)設定期望;(2)確保教學時間;(3)提升與激勵學生進步;(4)設定標準。

教學領導行動層面

學者Smith and Andrews(1989)主張所扮演的角色應如下:
1.校長扮演資源提供者(as resource provider)
2.校長扮演教學資源者(as instructional resource)
3.校長扮演溝通者(as communicator)
4.校長扮演臨場者(as visible presence)
知識領導(knowledge leadership)
知識領導的定義:領導者建構適切的組織環境與文化,以達成有效進行知識管理的領導行為(註一)(註二)。
1.知識管理的目的:在於藉由組織的蒐集、儲存、整合、分享、應用與創新,強化組織的生產力、競爭力、適應力、與創新力。以因應環境之變革與永續發展。
2.知識管理的主體:在於組織的成員。由於知識無固定型體,需要適當的載具才得以顯現與傳遞。知識發於人、傳於人、也變於人,沒有人則沒有知識,因此如何發掘、整合、提升組織成員的知識能力,即是知識管理過程中重要的議題。
3.知識管理的內涵:在於將組織的顯性知識(如:文字、檔案)系統化,與隱性知識(如:經驗、組織文化)外顯化。
4.知識管理的方法:(1)資訊科技的輔助:可協助組織將知識有系統的儲存與快速擷取,對於初步之知識管理助益極大;(2)分享系統:包含分享管道與文化。
科技領導(technology leadership)
科技領導的定義:領導者發展、引導、管理、與運用科技於各種組織運作,以提升辦學品質的行為。
科技領導的特點:
1.科技領導的目的乃在引導學校成員有效的使用科技,以融合於課程與教學中,進而提供更高層次的教學品質。
2.科技領導的過程需要所有成員之積極投入。校長必須調和鼎鼐,以「由上而下」的溝通模式,帶動學校成員全體教師共同參予。
3.科技領導的發展必須植基於一個明確具的願景。而願景之行程必須經由全校師生、家長、與社區共同參予發展。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課程領導、教學領導、知識領導、科技領導
Keyword:curriculum leadership、instructional leadership、knowledge leadership、technology leadership
參考資料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初版)。台北市,五南。P.391-402(註一)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初版)。台北市,五南。P.334-382(註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