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加法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加法教學


教育Wiki

加法教學(Plus teaching)

目錄

加法的情境

改變型的添加

意旨在一個集合添加上數個集合元素,以形成另一個集合,即為改變了原本的集合樣貌以及元素。舉例而言,當一個集
合中原有五顆蘋果,再添加三顆後,則即產生了一個新的集合,而此計算方式則又稱為一元運算。

物理操作的合併

意旨將兩個原不同的集合,合併成一個新的集合,舉例而言,原有五顆紅蘋果與六顆青蘋果,則總共可合計為十一顆蘋
果,因此產生了另一個集合,而此合併的操作方式則又稱為二元運算。另外,此類別是屬於物理上的合併,因此是教導學
生利用活動的方式,動手將此兩集合合併,使學童能記憶深刻。

概念操作的合併

此類別與上述物理操作相類似,皆為兩個不同的集合合併成一個新的集合,不同的是,這類型是靜態上的合併,不須學
生親自動手操作,即可運用思考的方式,來計算出新的集合元素。

(註2)

加法教學階段
加法的教學階段可分為五個階段,主要為:
1. 了解加法的意義:教導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兩數合一的現象,或者是某一數量會有增加的特質,舉例而言,
當飼養金魚時,怎可能產生累增的情況。
2. 認識運算符號以及增加等用語:在學生了解加法之意義後,再教導加法符號之運用,並且與增加、合起來等等用語相
對應,以使得學生在計算上更方便且迅速。
3. 使用具體物操作加法計算:首先應由1到5為第一階段,接著再進入到6到10的演練,如此循序漸進,可讓學生充分
了解其中之涵義。而在具體物方面,可是用紙牌或是水果等等物品,來讓孩童做加法的計算,舉例而言,當學生翻出兩張
紙牌後,可讓學生計算紙牌中的物品總和。另外也可運用保齡球遊戲來教導加法,透過此遊戲也可順勢教導零的概念。
4. 數字的加法計算:當具體物熟悉之後,應進入到半具體之物品。舉例而言,上述中的紙牌內容可換成數字,使學生在
看到數字後能聯想到具體物,以利後續計算。
5. 認識數字計算式:此過程是教導學生在一串問題中,簡化成一個簡單的計算式子。舉例而言,上述曾提過五顆紅蘋果
與六顆青蘋果總共有幾顆的例子,而在此階段中,教導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寫出5+6的式子,因此在計算式的過程中,老師
須督促學生反覆的練習,以熟悉計算模式。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加法教學
英文關鍵字:Plus teaching
參考資料
註1吳新華/著。數與計算的啟蒙,1992年初版,頁226-23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註2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279-28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