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化學風化
教育Wiki
化學風化(chemical weathering)
目錄 |
水、氧氣、二氧化碳和有機酸的化學作用,使岩石的組成礦物質發生變化、或重新排列的現象,稱為化學風化。由於熱帶地區的高溫條件,傾向於加速化學作用,而較高的土壤溼度,以及植物殘留物的快速分解,有利於有機酸的生成,使得熱帶潮濕地區的化學風化效率居各氣候區之首。
溶解(Dissolution)
天然的雨水因為溶有二氧化碳而呈現微酸性。通常在沒有汙染的環境中,雨水的酸鹼值大約為5.6,但是當大氣中充滿汽車或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時,雨水的酸鹼度會下降,形成酸雨,加速雨水對岩石的溶解作用。碳酸化作用(Carbonation)當雨水溶解著二氧化碳或有機酸,成為弱酸,比較容易與碳酸鈣岩石(石灰岩)反應,生成碳酸氫鈣,而溶解在水中。
水化作用 (Hydration)
水分子與岩石中礦物的原子和分子結合,但不成為原來礦物晶體的一部分,如CaSO4、2H2O。當岩石組成顆粒經水化作用吸收水分後,體積會增加,結果造成岩石表面薄片狀的剝落。
氧化作用 Oxidation
岩石礦物中的金屬與氧結合,造成岩石組成的變化。最常見的為二價鐵與氧或水結合形成三價鐵的氧化或氫氧化物,使岩石呈現紅褐色,並降低岩石的強度。
水解作用 Hydrolysis
在化學風化的過程中,矽酸鹽礦物晶格中鍵結被打斷,分開的組成分別與水分子中的氫離子的氫氧根離子結合,造成原矽酸鹽礦物的分解。生物作用 Biotic Action生物活動會造成岩石的物理和化學風化。苔蘚和地衣生長在裸岩表面,不但直接造成組成岩石礦物顆粒的鬆動,也創造一個比較潮濕的微氣候環境,促進化學風化作用。
中文關鍵字:化學風化英文關鍵字:chemical weathering
1.徐美玲。台灣的地形,2008年一版,頁27-29。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79584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