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危險地區評估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危險地區評估


教育Wiki

危險地區評估(Disaster Reduction Strategies;Risk Assessment)

鑑於近年來國際間自然災害增多、規模加大,進一步引發貧窮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人類安全,也阻礙永續發展。聯合國制訂法規,以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為單位,進行風險評估並控制災害。這些災害分為:

1.自然災害

包括風暴、洪水、乾旱、地震、山崩、海嘯、火山爆發和野火…之自然災害。由於氣候變遷,導致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因此首要治理項目為水災,對象為落後國及島國。

2.人為災害

包括愛滋病等傳染病及地區性衝突之人為災害,以非洲為最。災害防治上,須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針對潛在危險區域進行評估、監測和預警。評估危險地區時,可結合遙測與製圖技術如衛星影像、大氣雲圖、田野實察結果來預估地震、洪水…等天然災害。例如地震儲存內容包括斷層位置、地質結構、坡度、以往崩塌紀錄及震央…;颶風儲存內容包括地形、土地利用、植被、海岸線、與海洋間距離…等。評估結果儲存在資料庫,之後再將不同主題資料疊合,如崩塌地區須疊合高度、地質、水體…之分佈;建築、土地利用與村莊、行政區…結合,主題之下還可劃分等級,如建築物有價格區分,之後便可展現資料並應用。災害評估模式又分決定性與可能性兩種,前者直接評估該災害所引起的損害,後者則對多種不同災害進行評估,找出各潛在危險區的影響因素,並衡量其危險程度及應變能力的配置。例如台灣地形陡峻、構造複雜,加上豪雨地震頻繁,易因崩塌造成土石流災害,其評估項目因此包括:崩塌地、土石流的潛勢調查,建地環境敏感度的監測,潛在災害危險村落及避難所之調查,並將坡地災害資料整合,建構為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以方便查詢。其防治方法在消極方面為:建立天氣監測、土石流預警及通報系統,加強防災演練;積極方面為:加強土石疏浚,以生態工法治理河川,進行森林復育。此外尚須檢討公有山坡地放領政策、處理山坡地及危險地區超限利用,以使可能災害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

參考資料

1.聯合國2004減少災害問題世界會議《加強國家和社區的抗災能力:2005-2015 年行動綱領要點》2.行政院(2000):國土保安計畫---解決土石流災害具體執行計畫。3.Ajay Lavakare:GIS and risk assessment, GIS Department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