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反求諸己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反求諸己


教育Wiki

目錄

出處

「禮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時候,國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嚇嚇聞名的大禹。一次,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諸侯突然起兵叛亂,夏禹王便派他的兒子伯啟率領了夏朝最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抵抗。

  他們雙方在一個叫做甘澤的地方會遇,打了一仗後,結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啟略事整頓休息後當再行出兵還擊。可是伯啟卻很冷靜的對他們說:「用不著再戰了!」

  「那為什麼呢,難道我們就這樣心甘情願地敗有一個叛將的手裡?」將領們不覺異口同聲問。

  「可是你們冷靜的想一想就不難明白了。」伯啟說:「我的地盤不比他小,而我所率領的軍隊也是全國最精銳的,然而結果我們卻敗了;而且敗的很慘,試問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這自然是我的德行比不上他,而我平時管教部屬的方法也確實有不如他的地方。所以我要制勝他,必先從我自已身上找出我失敗的原因,並且努力加以改正和革新才是。」

  從此,伯啟便立志奮發圖強,勵精求治,每天天不亮他就起來工作操練,生活簡樸,愛惜人民,並任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這樣經過一年的時間,被有扈氏知道了,他不但不敢舉兵來侵犯夏朝,倒反而心甘情願地來歸順降服了。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它告訴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先加檢討,反躬自問,找出自已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加以改正,唯有持這樣態度的人,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功與勝利。

解釋

自已檢討反省一下,自已的缺點和弊病。

詞意

相似詞:反躬自問.反躬自省相反詞:怨天恨地.怨天尤人

例句

對這項工作的失敗,他不責怪屬下,「反求諸己」,認為是自己疏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