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口吃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口吃


教育Wiki

每個人都有過舌頭打結得經驗。如果你專心注意聽自己今天說過的話,我敢打賭你一定會發現自己重複某些用詞。事實上,「口吃」在日常交談中是相當正常的現象。我們能說話是靠嘴巴、聲帶以及大腦三者之間相互協調,當其中一方動作較快時,我們就會出現口吃的情形。

兒童學習說話時,很自然地會經歷一個重複說話的階段,例如「媽媽,媽媽,你看,你看,你看那個東西!」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口吃,通常這是在二至五歲的階段會發生的行為。即使孩子沒有口吃的問題,也可能會有這種現象,有時會持續幾天,有時幾個月,甚至幾年。如何區分是成長階段的一般日常性口吃,還是真正的口吃,關鍵在於孩子口吃的頻率與方式。

目錄

一、診斷與原因

口吃是指說話時不流暢。雖然在學齡前階段要診斷與區分一般日常性口吃與真正的口吃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語言治療師還是能根據某些特徵做判斷。

口吃通常是漸進式的,大約在孩子五歲左右時開始明顯。有時要確定孩童是否真有口吃的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長時間觀察口吃問題是變輕微了,還是更嚴重。要診斷口吃,治療師要在不同的說話情境中觀察孩子,詳細記錄他口吃的頻率,以及是否表現出受挫的行為:如跺腳、握緊拳頭、做鬼臉的動作。我們常同時採用正式的測驗與非正式的方法來診斷與評量口吃的程度。

二、口吃問題的特徵

有口吃問題的孩童可能會有以下行為:

1. 重複字的首音。

2. 重複部分的子音。

3. 拉長字的首音。

4. 雖然已準備好要說話,開口前會猶豫。

5. 開口說話時,常卡在要講的第一個字。

6. 一旦卡住的字脫口而出,會急著想把剩下的話說完。

7. 想要說話時,張開了嘴巴卻發不出聲音。

8. 無法順利說話時,會不自覺做鬼臉。

9. 用跺腳或握緊拳頭來表達挫折感。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口吃

英文關鍵字: Stammer

參考資料

薛海˙薛映著。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問題, 2000年,頁106-114,遠流出版公司。

相關閩南語 大舌重句 相關客家語 結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