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口若懸河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口若懸河


教育Wiki

目錄

解釋

形容人善於言詞,說話流利,彷彿傾瀉的河流,滔滔不絕。懸河,由上向下奔瀉的河流。

出處

(1)晉書郭象傳:「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2)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故事

晉朝時候,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很有才學。尤其,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一切現象,能夠留心觀察,並思索它的道理。後來,他愛好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有很深刻的研究。當時,有許多人請他去做官,他一概辭謝了。每天只是研究學問和談論哲理,就覺得有無上的快樂了。但他後來還是被請去做了黃門侍郎。因為他的知識很豊富,什麼事情講起來都頭頭是道,且又喜歡儘量發揮他的見解,於是太尉王衍就常常稱贊他說:「聽郭象說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瀉水,直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補充

相近詞:伶牙俐齒、滔滔不絕、妙舌連環、舌粲蓮花

實例

參加這場辯論比賽的同學,都是各校決選出來的善辯好手,個個「口若懸河」,雄辯滔滔。若想達到「口若懸河」的境界,必須在研究學問上身下苦功,方有所得,與人交談,才能言之有物,否則使人笑我鄙陋粗俗,言不及義。

參考資料

(1)馬玲華 著「成語選粹」,p.44-45,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2)世一標準字典編輯委員會,「成語大辭典(上)」,p.280,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